摘 要: 目的 探討對腦卒中偏癱患者康復治療效果。方法 研究對象選擇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康復科進行治療的112例腦卒中偏癱患者,根據隨機分組的方式,分為對照組(56例,接受藥物治療)和觀察組(56例,接受藥物治療的同時進行康復理療),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指數)和運動功能評分(FMA)評價兩組患者的恢復效果。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Barthel評分和FMA評分改善均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效果比對照組好。結論 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采用康復理療的方式,取得了更為顯著的臨床效果,提高了患者的自理能力。
關鍵詞: 腦卒中; 偏癱; 康復; 理療;
腦卒中是中老年人常見疾病,在世界范圍內每年有超過五百萬人因此而死亡,是第二大致死原因[1]。 腦卒中具有高發病率、高致殘率和高復發率等特點,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給患者及其家庭帶來了嚴重傷害和沉重的經濟負擔[2]。及時正確的康復治療對減輕患者的后遺癥,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具有積極意義。本研究選取了我院 2018 年4月至2019年4月到我院康復科進行治療的112例腦卒中偏癱患者進行研究,探討了腦卒中偏癱患者實施康復理療的臨床效果,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康復科治療的112例腦卒中偏癱患者,根據隨機分組的方式分為兩組,對照組56例以及觀察組56例。 其中,觀察組男性31例,女性25例;年齡50~76歲,平均年齡(61.27±11.46)歲;左側癱瘓29例,右側癱瘓27例。對照組男30例,女26例,年齡51~75歲,平均年齡(62.37±10.84)歲;左側癱瘓31例,右側癱瘓25例。所有患者均經CT確診,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3]診斷標準;生命體征較平穩;患者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心臟、肝腎等器官功能嚴重衰竭; 伴有惡性腫瘤;神志不清者。兩者資料進行對比,未見顯著差異(P>0.05),可比性高。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藥物進行治療,使用的藥物有甲鈷胺(生產廠家:瑞陽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0352)1 mg,進行肌內推注。觀察組患者在接受藥物治療的同時,采用康復訓練,主要包括:(1)主動與被動功能訓練。患者病情穩定后,康復醫師幫助患者進行被動功能訓練,并指導患者積極開展主動功能訓練,促進肢體功能恢復。康復醫師定時進行肢體按摩,促進血液循環,以免肢體肌肉萎縮。(2)體位轉換與移動訓練。患者雙手交叉抱膝、低頭,盡可能使頭靠近胸部,身體輕輕前后左右活動,訓練時間以患者能夠耐受為度。訓練過程中,可抬高床頭30°,當患者可以堅持半個小時后,將床頭再抬高10°,直到可將床頭抬高至90°。(3)上肢訓練。 當患者體位轉換與移動訓練可耐受床頭抬高90°時,康復醫師指導患者采取坐姿,進行肩部的內旋、內斂訓練。指導患者進行肘關節伸展運動,再進行一些寫字、使用筷子等簡單的上肢關節訓練,提高患者上肢及手關節的活動能力。(4)下肢康復訓練。對于活動較困難的患者,可以輔助其進行抬腿的活動, 通過上下抬腿來加強訓練,對于偏癱情況不是很嚴重的患者,可以幫助其進行上下樓梯的走動,加強患者獨立行走的能力,同時還要利用磨砂板等工具進行訓練,逐漸讓患者進行自行穿衣、上廁所等訓練,幫助患者恢復自理能力。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治療效果及肢體功能評分和生活能力評分情況。 治療效果:使用Ashworth痙攣分級法進行評價,顯效:患者下肢肌張力下降在2級以上;有效:患者下肢肌張力下降在1級;無效:不符合上述情況。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肢體功能: 采用運動功能量表(FMA)進行評估,該表包括上肢功能評分與下肢功能評分,滿分100分,評分越高,表示運動功能越強。生活能力: 采用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定量表(Barthel指數) 評價,滿分100分,評分越高 , 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0.0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與計量資料分別行χ2檢驗和t檢驗。P<0.05表明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治療效果
觀察組顯效28例,有效23例,總有效率91.1%;對照組顯效19例,有效21例,總有效率71.4%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χ2=4.837,P<0.05)。
2.2 、肢體功能評分
觀察組治療后1個月,肢體功能評分和生活能力評分均高于對 照組(P<0.05),見表1。
表1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ADL、Barthel 評分對比(x?±s,分)
3 、討 論
腦卒中又稱之為中風,是由于腦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導致血液不能正常流入大腦而引起的腦組織損傷的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隨著年齡的增長,其發病率也逐漸增加[4] 。腦卒中后遺癥患者中,偏癱患者占較大比例,嚴重者生活無法自理,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負擔。功能性損害具有一定的可逆性,通過藥物治療和科學合理的康復鍛煉,可實現部分受損中樞神經恢復正常[5]。康復訓練根據不同患者的具體情況,運用心理學、運動醫學等多學科知識,對患者施行針對性的功能鍛煉,改善患者的機體功能,促進患者康復。本研究中對腦卒中患者實施積極有效的康復鍛煉,觀察組總有效率91.1%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1.4%(χ2=4.87,P<0.05);觀察組治療后ADL、Barthel評分分別為(65.72±3.76)分和(65.83±3.96)分,顯著高于對照組的(41..8±3.47)分和(40.65±4.16)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 說明對腦卒中偏癱患者在病情穩定后,采取積極、科學的康復訓練,可改善患者的肢體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預后,有助于恢復患者的運動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毅敏.腦卒中偏癱患者早期康復治療的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7,20(09):54-56.
[2] 蘇芳靜.多元化康復理療聯合早期改良強制運動訓練改善腦卒中痙攣性偏癱近期療效的價值探討[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7,27(08):1 249-1 251.
[3]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8,51(9):666-682.
[4] 李娟.早期康復治療對腦卒中偏癱患者功能恢復的效果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5):167-168.
[5] 王榮兵.精細化綜合康復治療腦卒中偏癱患者的臨床效果[J].江蘇醫藥,2018(8):901-904.